76取名网

您现在的位置是:主页 > 姓氏大全 > >

柏文蔚:生于一个世代书香门第

发布时间:2023-01-04 02:49 评论
解读 百家姓 柏姓。柏文蔚,安徽寿州人,生于安徽寿县南乡柏家寨一个世代书香门第。柏:出于柏皇氏。柏皇氏中有柏招,为炎帝的师傅,又有相同为帝喾的师傅。其子孙受封于柏(...
  • 柏文蔚:生于一个世代书香门第男孩名字
  • 柏文蔚:生于一个世代书香门第女孩名字
  • 善泽
  • 新胜
  • 强洋
  • 泰舟
  • 敬华
  • 风鸿
  • 俊泽
  • 春鸿
  • 银浩
  • 敬群
  • 瑜鹏
  • 向磊
  • 渊泽
  • 识畅
  • 靖渊
  • 国耿
  • 瀚贤
  • 健雄
  • 海尊
  • 乔绍
  • 博健
  • 木宏
  • 楠温
  • 熙荣
  • 皓磊
  • 诚柏
  • 韵城
  • 誓风
  • 嘉材
  • 瀚良
  • 任本
  • 宇永
  • 幽瑞
  • 幽云
  • 镜豪
  • 冠渊
  • 建文
  • 瀚毅
  • 宝乐
  • 健皓
  • 瀚鼎
  • 棋春
  • 皓泰
  • 寒泰
  • 川博
  • 风旭
  • 商嘉
  • 敬豪
  • 熙嘉
  • 千昊
  • 镜余
  • 福彦
  • 嘉冠
  • 福泰
  • 若璋
  • 捷裕
  • 健桦
  • 棋楷
  • 浩龙
  • 朝义
  • 帆影
  • 捷弥
  • 尧鸿
  • 俊颜
  • 星松
  • 新盛
  • 风云
  • 靖洋
  • 熙栋
  • 星智
  • 星文
  • 星寒
  • 康峰
  • 康峻
  • 国朝
  • 方鹏
  • 方彦
  • 棋祥
  • 方鸿
  • 月谷
  • 筠媛
  • 若菊
  • 绮敏
  • 菡君
  • 诗夏
  • 诗云
  • 惠敏
  • 茜曼
  • 梅菱
  • 熙华
  • 华悦
  • 雯霄
  • 雯慕
  • 琦楠
  • 秋语
  • 微倩
  • 筠茜
  • 春萍
  • 虹媛
  • 熙云
  • 柳舒
  • 熙舒
  • 彩纹
  • 紫芬
  • 月盈
  • 涵甜
  • 婕翠
  • 熙沁
  • 熙明
  • 幻紫
  • 琦楠
  • 茵铃
  • 茵琪
  • 如玉
  • 莉艳
  • 筠宸
  • 虹茹
  • 春嫣
  • 怡涵
  • 琳珺
  • 琳芝
  • 婉云
  • 翔姿
  • 舒婉
  • 珠瑜
  • 香莲
  • 嫣曼
  • 华莺
  • 虞晓
  • 兰嫣
  • 蕾妮
  • 荷涵
  • 柏茜
  • 琳桐
  • 芍嫣
  • 丽嫣
  • 红惠
  • 熙芷
  • 雪芳
  • 梨凌
  • 娅桐
  • 露瑶
  • 茹婉
  • 茹雪
  • 惠娅
  • 月杏
  • 惠思
  • 茹悦
  • 琳姗
  • 诗菡
  • 琳宛
  • 柏莲
  • 寒婵
  • 月婕
  • 绮海
  • 鸣幽
  • 媛琦
  • 婷莉
  • 清琳
  • 茹钰

解读百家姓柏姓。柏文蔚,安徽寿州人,生于安徽寿县南乡柏家寨一个世代书香门第。柏:出于柏皇氏。柏皇氏中有柏招,为炎帝的师傅,又有相同为帝喾的师傅。其子孙受封于柏(河南舞阳县东南),其后以封地)姓氏。在旧百家姓姓中排名第37。

柏文蔚(1876-1947年4月26日),字烈武,安徽寿州人。1899年就读于求是学堂。1905年入江苏新军,旋任第三十三标二营管带,并加入同盟会。1906年因参与谋刺两江总督端方事泄而离职。1907年投吉林新军吴禄贞部,曾任屯田营管带、奉天督练公所参谋处二等参谋等职。辛亥武昌起义爆发后,南下任民军第一军军长,参与江浙联军会攻南京。1912年任安徽都督兼民政长。1913年参加讨袁,宣布安徽独立,失败后经上海流亡日本。1947年病逝上海,时年七十二岁。


柏文蔚(1876~1947),字烈武,生于安徽寿县南乡柏家寨一个世代书香门第。幼年习读《山海经》、《尔雅》、四子书、七经等,还常常带领小伙伴们模仿军人摆阵操练,他边指挥边对大家说:要杀尽一切恶人及贪官污吏。年龄稍大后,他研究农学,虽“胼手胝足,处之夷然,不以为苦。”柏文蔚16岁时,代父到私塾馆授课3年。柏文蔚父亲望子成仕,多次要他参加科考应试。父命难违,21岁那年他前往应试,从州试、府试、到院试,得心应手,一发即中。父母高兴,乡里羡慕,而他自己却认为:“经国大计,不在此雕虫小技也。”


中日甲午战败后,柏文蔚与孙毓筠、张树侯等人在寿城内创立了“阅书报社”,同时改良藏书楼,创立天足会,把改良思想付诸初步实践。


清光绪二十五年(1899年)夏,柏文蔚考入求是学堂(后改名安徽大学堂)。知清廷与俄罗斯订西藏密约,乃奔走呼号,痛斥清廷丧权辱国之非。他曾多次去南京,结识了赵声、张伯纯等革命志士,共同组织了反清革命团体“强国会”。光绪二十九年,陈独秀、潘赞化等留日学生回国,在安庆召集各校学生于藏书楼前集会,柏文蔚在演说中慷慨激昂,强烈抨击清廷“宁以土地送友邦,不以土地遗汉人”的谬论,激励青年携手“革除恶政,拯民于水火。”与会人惊呼:柏君真英雄也!安庆知府闻此,恼羞成怒,查封了藏书楼,残害参加集会的学生,柏文蔚愤而退学。


光绪三十年春,柏文蔚投武备练军学堂充当学兵。他联络熊成基、倪映典等一批志同道合的同学,发起组织“同学会”,探讨如何推翻清王朝、推动社会进步的道路。在练军学堂卒业后,柏文蔚应安徽公学校长李光炯邀约入校任体操教习。任教期间,他与李光炯等加入了刘光汉(即金少甫)组织的专门从事暗杀活动的“黄氏学会”。同年秋,柏文蔚与陈独秀、常恒芳、宋少侠等人联络了一些优秀青年学生,秘密建立了反清革命团体“岳王会”。柏任南京分会会长,效仿民族英雄岳飞,决心“精忠报国”。其主要任务是发动青年学生及清军内的中下级军士,暗杀清廷军政要员。光绪三十一年9月,柏文蔚应南京镇军三十三标第二营管带赵声之邀,辞去安徽公学教职,在赵营中任前队队官。同年冬,他率领南京岳王分会全体会员加入孙中山领导的“同盟会”。


不久,赵声升任三十三标统带,柏文蔚即被提升为管带。光绪三十二年底,孙毓筠奉孙中山之命由日本回国,在南京与柏文蔚、赵声密议谋炸两江总督端方,但事泄未成,孙毓筠被捕,柏文蔚难以存身,遂离职。光绪三十三年2月,柏去吉林胡殿甲统制的吉强军,充任文帮带兼兔步队总教习。7月,吉林边务帮办吴禄贞组织督办公署,吴举荐柏为二等参谋。宣统元年(1909年)4月,吴又委任柏文蔚为屯田军一标标统。柏在东北5年间,与吴禄贞一起,先后资助过被清廷通缉的吴昆、熊成基等革命党人逃往日本。同年冬,柏奉督办之命赴韩国汉城,与韩国交涉东北的延吉问题。柏因购得一份东北地区全图,被驻韩的日本侦警认定为“国事侦探”,遂回国。吴禄贞去职后,柏文蔚任屯田营管带,不久回奉天(今沈阳市)任督练公所参谋处二等参谋。


宣统三年,武昌起义爆发后,柏文蔚受陈其美电邀,南下赴沪,与黄兴等在陈其美家集会,决定由黄兴负责收复武汉,柏文蔚负责南京。柏遂赶抵南京,与同盟会负责人凌毅、李华侬等商讨起义方案。会后柏又赶回上海筹措枪支弹药。然后率领百余名敢死队员,带着上海革命党人赶制出的1200颗炸弹,连同购买的300支手枪,乘坐三等车潜回南京。柏与新军第九镇统领徐绍桢决定于农历九月初十晚10时起义。此事被两江总督张人骏侦知,徐绍桢被迫依令将部队撤出南京,起义之举暂搁浅。此时,张勋在城内布防捉人,徐绍桢率领的第九镇人心思散,随同柏文蔚来的人亦纷纷离去,最后只剩下柏文蔚、李华侬夫妇、凌毅4人,所幸第九镇正副目代表兵士来迎接柏文蔚,这才化险为夷。柏文蔚见徐绍桢畏难情绪很重,便耐心劝说诱导,晓以革命大义,使徐坚定了起义决心。


当时全镇缺乏枪支弹药,柏文蔚再回上海,从总部领取枪弹10万发、炮弹3000发、炸弹2000颗、手枪500支、步枪300支、现款20万元,运到镇江。柏文蔚与林述庆等一起指挥了进攻江宁的战斗,赶跑了张勋,遂于10月12日收复南京。为统一思想,统编部队,各省革命党人代表集会南京,会议决定首先扩编柏文蔚所领导的部队为革命军第一军,柏任军长,驻蚌埠一带。


该年年底,柏文蔚奉命北伐,联合粤军分左右两翼,首先向北进攻固镇。革命军势如破竹,张勋等人败退。袁世凯急电要求和谈。北伐军参谋部命令柏文蔚停止前进。柏认为革命军如不乘胜追击到黄河以北,占领大片军事重镇,谈判桌上才会有主动权。因此,他口头上奉命停战,实际上沿津浦线继续向北进攻,进占徐州。但是,革命军内部主和妥协派占了上风,参谋本部电斥柏文蔚“奉令停战,竟前进不止,是有意破坏和局,特令申斥,勿得再误。”从而使本次进攻半途而废。


同年除夕(1912年2月17日),柏文蔚连接参陆两部4封急电,召柏立即回宁。柏的幕僚力阻,以防不测,但柏自问无罪,遂坦然星夜南下,于18日拂晓抵浦口,7时谒见孙中山说:“吾人兵力不过黄河,苟且以和,吾人毫无地位,北洋系力量完全存在,吾恐不及两年,袁氏反手,吾人无立足之地,大总统感想如何?”孙中山回答:“一人倒在地下,牵其一根头发而拽之立起,吾知其万万不能;大众皆愿讲和,不愿再事兵戎,吾岂能要大家牺牲,为吾一人争总统耶。”但是柏坚持反对议和的立场,并在陆军部召集的军事会议上阐明了自己的观点。他的主张未被到会大多数人员接受。


南北议和达成后,柏文蔚奉命协助皖督张毓筠统一安徽政局。柏即驰电庐州军政分府孙万乘、芜湖军政分府吴振黄、大通军政分府黎宗岳,劝他们维护大局,早日取消分府。孙、吴先后依电宣布取消,唯黎宗岳置之不理。3月,柏文蔚奉命统水陆各军,武力解决黎宗岳浔军。浔军一股携械逃往山区,其余在胡聘臣指挥下投降,黎宗岳乘夜逃武汉。安徽军政终归于统一。4月下旬,柏文蔚接任安徽都督兼民政长,柏在督皖期间,制定和颁布了一系列法令、政策,推进资产阶级民主政治,在发展教育、实业、交通等方面,做出了很大努力。他严令查封鸦片烟馆,严惩毒贩,警方侦知英商太古公司的一艘轮船上装有大量鸦片,柏即令将鸦片全部查封,于都督府门前“和盐焚销”。英驻上海总领事罗磊率兵舰两艘驰皖威胁,要求赔偿损失。柏督师严阵以待,并予严词驳斥。10月间,孙中山巡视长江中下游各省途中,于安庆登岸向军民发表演说,称赞柏文蔚及安徽人民禁烟的正义行动。


民国2年(1913年)3月,孙中山发动“二次革命”,武装讨伐袁世凯。柏文蔚坚决支持。不久,袁即以“不服从中央”为借口,于6月下令将安徽都督柏文蔚免职。7月中旬,柏文蔚出任安徽讨袁军司令。下旬,柏由南京至蚌埠,成立讨袁军司令部,并集中皖军向颍州方向推进。当时袁军倪嗣冲部正向颍上进军,柏本欲赴前线督军驱倪,不料,8月7日安庆第一师师长胡万泰叛变,率部进攻都督府,并与讨袁军战于城郊狮子山。讨袁军失利,柏率少数随从突围至芜湖。后柏文蔚转赴上海,不久出走日本长崎。


民国4年5月,柏文蔚在日本获悉袁世凯接受了丧权辱国的“二十一条”,愤激至极,与黄兴、李烈钧、陈炯明等流亡日本的革命党人联合通电袁世凯,要袁必须对日施行“强力抵抗,即至破裂亦不顾恤”,并表示革命党人暂“不作讨袁之举,俾政府与国民安心对外”。不久柏文蔚即加入了孙中山的中华革命党。是月下旬,柏文蔚离日赴南洋,与白楚香以“水利促成社”名义,在海外各埠奔走,半年后筹款12万余元,资助革命。由于劳累呕血日重,遂回新加坡住院治疗。


是年秋,被唐继尧、蔡锷聘为南洋筹款总代表。12月12日,袁世凯公开称帝,次年2月,柏文蔚回到上海。5月,黄兴命柏文蔚用其从日本借贷的300万元日币即刻组练成一军,由柏任司令,以备讨袁。柏即奔走浙江、安徽一带,募集人兔,筹措给养军需。6月袁世凯死,柏文蔚接黄兴函,组军作罢。


民国7年,柏文蔚任靖国军川鄂联军前敌总指挥,先后在四川夔州、湖北恩施一带指挥作战。民国9年又兼任鄂军总司令。柏文蔚自结识孙中山以来,发现有些人常在孙面前谗言挑拨。民国10年秋,柏文蔚到上海谒见孙中山时,坦诚相告:“文蔚自忖,自(随)从先生至今,不服从先生之事,绝想不出来。服从以何为定义?有一种人面见先生,胁肩谄笑,绝对服从;至与先生离开,所言所行无一不违反先生之主张。再有一种人,与先生若干年不见面,又或与先生相隔几万里,或几千里,他的所言所行绝不丝毫有违背先生之处;若与先生见面,研究重要问题,绝不敢昧乎良心,以顺为正,行妾妇之道以待先生。”交谈中,柏文蔚还向孙中山先生畅谈了导淮计划(柏的意见后在孙中山的《建国方略》中多有采纳)。


并欣然应约协助孙中山将中华革命党改组为中国国民党。孙中山就任非常大总统后,柏文蔚被委为建国军第二军军长。民国12年,孙中山指派柏文蔚参加改组国民党,并参加国民党临时中央的工作。民国13年1月,在国民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上,柏文蔚所做军事报告,对正式形成第一次国共合作起了积极作用。在这次会上,他当选为中央执行委员。同年秋,柏文蔚赴北方策动军队,奔波于豫、鲁、冀、察各省和上海之间,为北伐做准备。同年底至翌年春,柏文蔚奉命赴河南,协调国民革命军第二军、第三军的团结,并在黑石关洛河东岸击败了北洋军队。此间柏文蔚曾任河南军校校长。民国15年1月,在国民党第二次代表大会上,他再度当选中央执行委员。翌年1月,柏文蔚以淮上军为基础,组建国民革命军第三十三军,并任军长。民国17年2月,在国民党二届四中全会上,被选为中央军事委员会委员和国民政府委员。


民国16年4月12日,蒋介石发动反革命政变,实行独裁统治。柏文蔚强烈反对,他率领第三十三军营以上军官发出通电,宣布拥护孙中山的“联俄、联共、扶助农工”三大政策,敦促蒋介石下野。在其军长职务被撤销前后,尽管处境维艰,但仍挺身而出,掩护、营救了许多共产党员,如柯庆施、王更生、李运鹤(原名郑鼎),以及被关押在鄂、川、黔“剿匪”指挥部的共产党员杨金兔、杨宗贞等。蒋介石被迫下野后,柏文蔚给某要人电文中称之“独裁政治之不良,今者独裁已倒”等由此获罪蒋介石。蒋授意何应钦撤免了柏的第三十三军军长职务。柏以北路宣慰使的空衔,在寿县创办“学兵团”,热忱欢迎廖运泽协助开展创办工作,并依廖的推荐,任命在南昌起义中任二十五师七十五团团长的孙一中为学兵团团长,接纳了参加南昌起义的共产党员廖运周、孙天放、许德华(许光达)、叶守成、吴勤吾、张威武等人进学兵团。民国17年蒋介石复职后,柏文蔚的宣慰使空衔亦被免去。


民国20年9月,日本入侵东北,柏文蔚猛烈抨击国民党当局“先安内后攘外”的反动政策,并联络冯玉祥、方振武等将领,为不受外侮,竭尽全力奔走呼号。对危害革命或专擅营私舞弊者或直言以争,或予以揭露。柏文蔚的一身正气,更加遭到蒋介石疑忌。民国22年,蒋介石密令刘镇华严密监视柏的行动,后竟密遣特务寻机刺杀。一日清晨,柏文蔚的一个部下突然来到柏在上海寓所流泪不止,柏问其何以如此,来者说:“我不是为自己伤心,而是为先生伤心”,“先生祸在旦夕,我特来报信儿,请先生速速离开,否则生命难保。”柏问为什么,来者说:“特务队捏造先生反动,已经很久了……已得到上级命令,要直接对您下手了。为先生着想,请您快速离开为好。”柏文蔚当即搭快车离沪赴宁,找到于右任,陈述情况,并申明:一旦遇难,一不向你求援,二不是用你伸冤,只要你为我作证,我是为什么而死,是被谁杀害的。因得于右任的保护,柏文蔚才免遭暗害。


民国26年卢沟桥事变后,柏文蔚数次请缨,“均不获准”。晚年离开重庆,到湘西永绥(今花垣县)赋闲,每日诵经向佛,消极避世。此间曾撰写了《柏烈武五十年大事记》及许多诗词楹联。他一生追求真理,寄希望于共产党,曾作春联贴大门:“渴望国共合作,倭奴奸暴终必灭;吾神威灵显化,土豪劣绅不容昌。”


民国36年,柏文蔚登报声明辞去国民党中央执行委员和国民政府委员等职,以示同蒋介石的独裁统治彻底决裂。4月26日,因患肝脓疡医治无效在上海逝世,终年72岁。